央廣網
王晶
當前,中國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。12月6日,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承辦的“2022年《經濟藍皮書》發布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”上,社科院專家表示,新的發展格局下,2021年中國經濟總體保持恢復態勢,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。
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繼續位于前列
《經濟藍皮書》預測,2021年我國GDP實際增速預計達到8%左右,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的預測,仍將高于世界其他絕大部分主要經濟體。同時,受益于制造業較強的韌性,2021年我國出口繼續保持較高增速,工業生產持續增長,制造業在GDP中所占比重有所提升,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長更為突出。
針對以上數據,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、2022年《經濟藍皮書》主編謝伏瞻表示,前三季度我國經濟表現出較好的復蘇態勢,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結構轉型升級取得新成效,為實現“十四五”經濟發展預期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。
《經濟藍皮書》同時預計,中國經濟增速明年可能回落至5.3%左右。社科院建議,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,明年要繼續保持適當赤字規模,財政支出節奏適當前移。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穩量降負,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,引導實體經濟平均融資利率下行。
合理增加人口凈流入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設
不過,謝伏瞻強調,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仍然面臨著一些挑戰。他指出,當前,部分房地產企業債務問題較為突出,正處在應對和化解之中。
“需要引起重視的是,近期房地產銷售和投資、土地出讓出現了放緩跡象,部分城市出現了房價下跌和購房的觀望情緒。”謝伏瞻稱,房地產相關產業鏈條較長,在國民經濟中具有系統重要性,特別是對于依賴較高的地區,房地產市場一旦過度放緩,可能觸發更為復雜的風險傳導鏈條。
他建議,一方面繼續堅持房住不炒、因城施策、一城一策的調整基調,防止房地產政策變調走樣。另一方面,要從各地的實際出發,有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。
謝伏瞻建議,一是按照市場化、法治化原則處置化解個別房企的風險事件,壓實企業主體責任;二是審慎管理房地產市場,做好穩房價和穩預期的工作;三是疏堵結合,合理增加人口凈流入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設,穩定相關政策,調整信貸供給,通過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。
預計2022年CPI將處于溫和區間
2022年經濟增速預期目標設定為5%以上,這是《經濟藍皮書》提出的預計,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雪松解釋,主要考慮是:2022年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約為5.5%,但受疫情反復、大宗商品上漲等影響,實際增長速度可能略低于潛在增長率,目標設定為5%以上,留有一定余地,較為穩妥,也有利于各方面集中精力推動改革創新,推動高質量發展。
與此同時,5%以上的增速能夠確保完成城鎮新增就業目標,“考慮到2022年城鎮男性勞動者退休規模預計明顯大于2021年,疫情后經濟恢復勢頭延續環境因素,2022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可能超過1300萬人。”李雪松說,因為2022年要退休的男性勞動力,大部分1962年出生,1962年、1963年是中國人口出生高峰年,因此2022年是退休高峰年,移出更多新增就業崗位。
整體來看,《經濟藍皮書》還預計,2022年物價總體溫和上漲,PPI漲幅下降,CPI漲幅提高,PPI上漲5%左右,CPI上漲2.5%左右,二者剪刀差明顯縮小。
李雪松稱,需要說明的是,對于2022年預測因疫情變化而存在向下調整的可能。但總體而言,在疫情不確定性尤存、居民消費恢復不充分不穩固的情況下,2022年CPI將處于溫和區間,出現全面通脹風險的可能性不大。